用“红色”书写大爱

16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 正值而立之年的沧州炼化水务中心员工刘群英走进了沧州市中心血站。“小伙子,别怕,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血液可以再生,但挽救的是不可重来的生命,多有意义啊。”工作人员这番话,深深刻在他的脑子里,激励他走上无偿献血的道路,这一坚持,就是16年。

“血液可以再生,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我会沿着无偿献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16年来,刘群英无偿献血百余次,献血总量超过七万CC。他乐观向上,心态阳光。为了使自己身体长期符合献血条件,他从不吸烟、喝酒,一直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在无偿献血过程中,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愈七十多种疾病,经过白细胞抗原的成功配型和志愿者的无私捐献,那些处于绝望的患者就会有再生的希望。2004年5月,采集完血样后,他给中华骨髓库留下宝贵的资料,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志愿者。当他得知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短,更能减少因病人多次用全血产生的排异现象时,又开始了血小板的无偿捐献。

每年的国庆节、无偿献血日和志愿者日,沧州市中心血站献血屋内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挽起袖子、伸出手臂,神态自若地配合着工作人员,过后还不忘自己红十字会志愿者和无偿献血服务大队志愿者的身份,为排队的市民介绍无偿献血知识,领着他们填表格,做各种准备工作,亲自为献完血的市民递上一杯杯热水……  

      最令刘群英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在2012年8月。那天,正在上班的刘群英突然收到沧州市红十字会转来的一名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家属的求助电话。从患者家属焦急沙哑的话语中得知,患者得的是白血病,因肺部感染,在等待移植的近两个月中,每两到三天就需要一份血小板治疗,虽然与家属配型成功,但是采集下来的血小板只能保存两三天,血库里又没有库存,急需合格的血小板救急。面对紧急求助,刘群英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为保证血液质量,他连着喝了三天的小米粥。9月、10月,他两次为患者捐献了合格的O型血小板,并多次在献血实名QQ群和红十字会QQ群联系志愿者“接力”为患者捐献了多份血小板,使患者顺利在北京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身体恢复良好。患者家属千恩万谢,多次送礼物给他都被他拒绝,无奈之下,为刘群英所在工作单位送来了写有“捐献血液、无私奉献,拯救生命、大爱无限”的锦旗和表扬信。大家这才知道,这个平时低调的小伙子干了一件多么出彩的事情。最让刘群英高兴的是,这名患者家属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也光荣地参加了无偿献血队伍,多次捐献血小板。

     刘群英时常参加宣讲造血干细胞知识和无偿献血服务大队志愿活动,家人和身边的同事也都受到了鼓舞和激励,妻子、弟弟、妹妹都参加到了这项公益事业中来。他带领班组集体参加过无偿献血,上高中的女儿刘雨霏也经常陪父亲去献血或做志愿者,小姑娘2014年连续为泊头市一名孕妇捐献血小板多次。

“每次想到自己一次小小的奉献就能救人于危难,看到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得以重生,我心里是自豪的。”

这天,一名血小板突然大幅度减少的孕妇住到沧州市中心医院,老公已经捐献血小板,再次捐献间隔不够,大人和孩子都有生命危险,无奈求助沧州市无偿献血服务大队,最后辗转找到刘群英。救人要紧,刚刚过了献血间隔的刘群英立即骑车到献血屋为其捐献了血小板,挽救了这对母子的生命。几年来,这样的患者他救助了有十几人。

    2015年,沧州市中心血站成立了沧州市稀有血型(俗称熊猫血)分队,刘群英担任队长。成立这个分队,起因缘自1月份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沧州市中心医院一名稀有血型产妇大出血,情况危急,刘群英和许多志愿者一起到各种新闻媒体紧急求助,共找到了十几个人为她捐献血液,几次手术后,产妇最终渡过难关,平安出院。这件事给刘群英提了醒,为了帮助更多的稀有血型朋友,他决定成立这个分队,组建了沧州稀有血型志愿者实名QQ群,自己不定期地组织大家学习和参加无偿献血。

 刘群英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大的志愿群体包括中国蓝天救援队沧州蓝天救援分队、红十字会志愿者、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等十多个公益组织。2015年,他做过医疗保障救援维护工作, 多次去企业、学校、幼儿园义务宣传防震减灾、防溺水、预防火灾及疏散逃生等知识,和其他志愿者自费购买黄手环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免费发放,让更多的人关心他们……他是沧州市红十字会的优秀志愿者,获得了“河北省最美优秀志愿服务者”、“第一届最美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2015年还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研讨会。

   “血液,对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来说,是救命的血,对一个献血者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轻轻松松就能做到,捐献血液帮助别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的。”这句话,刘群英无数次在宣传中提起,每一次都发自肺腑,掷地有声。(李艳)

 

 

信息来源: 
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