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庆总爱“泡”在现场,黑黝黝的面庞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能发现问题。
“师傅,把帽带再紧一紧。”8月22日,临近中午,沧州炼化PSA吸附塔施工作业现场,日头晒得人睁不开眼,一名承包商人员下意识地松了松安全帽的帽带,想透透气。这一细节让马文庆看到,他及时进行提醒。
马文庆是沧州炼化炼油二部运行四班制氢岗位主管技师,今年52岁,是一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他还是制氢区域的安全网格员。从今年初开始,沧州炼化深化安全网格化管理,完善三级网格员管理机制,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大修改造前装置平稳运行。
炼油二部大部分装置属于临氢装置,加之运行至生产周期末期,设备故障、管线腐蚀泄漏的风险增大,现场作业也逐渐增多。针对这些情况,马文庆除了完成正常顶岗操作,几乎天天“泡”在自己负责的网格里,查违章、查隐患。“作为一名老党员,咱得给大家干出个样子。”他这样说道。
8月初的一个白班,马文庆在网格内自查。走到PSA吸附塔南侧时,一丝微弱的“嘶嘶”声引起他的警觉。他侧着耳朵探寻,并借助随身携带的检测仪,把吸附塔上上下下检查了个遍,最终锁定声源,及时排除了隐患。
“如果马师傅走马观花,这个小小的‘嘶嘶’声就不可能被发现。”炼油二部经理张学博在车间周例会上表扬了马文庆,要求大家增强责任心,守好自己的安全网格。
翻开班组问题管理台账,马文庆发现的问题、纠正的违章数量几乎月月排在前面,今年上半年他还3次被评为班组安全之星。
马文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一方面靠的是强烈的责任心,一方面靠的是多年来不断的学习积累。
两年前,炼油二部要求员工多岗位学习。马文庆带头转岗到加氢岗位。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他掌握了新岗位的操作知识和技能,拿下了加氢装置高级工证书。这为他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奠定了基础。
马文庆走到哪个岗位,就把网格员的职责带到哪里。在加氢岗位学习期间,他对整个装置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进行梳理,自查时对它们格外“关照”。
5月,为了顺利开展装置大修改造,马文庆作为骨干被调回制氢岗位,回到自己熟悉的安全网格。他一方面带头“泡”在网格里查隐患、纠违章,一方面梳理以往大修改造出现的“三违”案例,利用小课堂分享给青工,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绷紧安全弦。
“师傅天天领着我们转现场。”徒弟庞崇江深有体会。在他看来,马文庆带徒的方式就是天天“泡”现场——现场学流程、现场调整操作、现场消除“低老坏”……
大修日益临近,在马文庆的带动下,炼油二部“泡”在网格里的人越来越多,安全网格也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