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泉盛:一路耕耘 芬芳随行

“跨界”任职、多部门合并、在编人员大幅减少……

这一长串令人生畏的“标签”,无法阻挡党群工作部部长、党支部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厂工会副主席杜泉盛带领团队前进的脚步。

就任至今,时光流转,历经艰辛,杜泉盛将这一路时间长径点缀得五彩缤纷、花香四溢。

2022年,党群工作部成绩斐然:岗检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党支部分类定级优秀党支部,两获季度明星单位、多次摘得部门服务满意度测评第一名。

 

1+1>2”

“敬业、勤勉、睿智,在哪儿工作都出彩”,这是杜泉盛曾经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杜泉盛1990年从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入职沧炼,30多年来,他从催化操作员做起,经历了石科院脱产读研,先后在催化、计划、财务、人力、组织等多个部门“跨界”任职。

2017年6月,公司成立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工会、团委合署办公,杜泉盛任党群工作部部长。这个“理工男”再次“跨界”!

“部门内多项业务不相通、工作质量和效率衡量标准有别、短时期内员工数量大幅度减少”,面对这些严重阻滞工作开展的问题,怎么办?经过充分调研和深思熟虑,他决定从拆除内部专业间壁垒入手,通过“AB角”设置推动岗位融合,建立“重大工作提前策划、团队作战”的统筹机制,实现了部门员工的内部融合和同向发力,释放出了1+1>2的叠加效应。

在杜泉盛看来,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领导。他以正向激励为主,以内部岗位调整为辅,根据员工特点和能力,将合适的人员调整到相应的岗位,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020年3月,厂报编辑记者岗位出现空缺,经过再三权衡,杜泉盛决定将电视编辑记者张元旺调整到该岗位。该同志工作勤奋、业务精湛,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石化报优秀通讯员,仅2022年就在中国石化报发表稿件35篇。他出色的工作表现,验证了杜泉盛独到的用人眼光。

如何带领团队走出平庸、走向精彩?又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杜泉盛面前。他通过分析工作职责,梳理工作流程,与各专业负责同志和基层员工恳切交流,解决大家工作中的难点和疑问,使大家从最初的“不敢做、不会做”到后来的“我要做、我能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不断创新突破。

2020年职代会刚结束,杜泉盛就找到部门负责形势任务教育工作的同志,问她:“形势任务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可以改进改进?”当时那名同志就愣住了,一脸茫然地对他说:“一直都是依托《员工思想教育》来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怎么改进?”杜泉盛说:“原则不能改变,但是方式、手段可以进行创新啊!”

随后,他提出了以系统性思维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的工作思路:根据基层“点餐”编写宣讲材料;组织机关部室领导基层宣讲;厂报刊发系列言论;各单位分层讨论、明确措施,推动实践转化。一整套耳目一新、紧贴实际的“组合拳”打下来,基层员工普遍反映“我懂了”,凝聚力也更强了。

EAP工作在沧炼过去是一片空白。部门个别员工存有“EAP又不创效,意义何在”的疑问。为了解答这个困惑,杜泉盛组织大家学习总部文件并带队赴兄弟企业取经,让大家都理解“努力使EAP成为员工的知心人,让员工有好心情”,这就是生产力,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

他从成立EAP工作室入手,逐步建立以基层班组长为心理侦察兵、以EAP工作室为后援、以社会服务机构为专业支持的三级EAP工作体系,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点对点”心理帮扶,帮助基层员工解决问题100多项。EAP工作在集团公司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受到点名表扬。

从部门成立之初的33人到目前的18人,在工作量增加、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下,党群工作部仍亮点频现:编制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将文化理念融入制度、流程、管理;组建理论宣讲小分队,形成特色品牌;系统内率先制定谈心谈话工作办法、意识形态工作清单,多家兄弟企业慕名学习;组织首届“感动沧炼”人物评选、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集团公司“感动石化”人物、精神文明建设标兵评选活动中,沧炼从零开始、连续三年榜上有名;连续两次获得沧州市文明单位,拿到了河北省文明单位申报的“入场券”,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授人以“渔”

杜泉盛的业务水平高在部门内是公认的。无论是公司务虚会、岗检会工作汇报,还是理论宣讲,他都能全程脱稿,挥洒自如;部门党员接力分享党史小故事,他现场点评,宛如“百科全书”。这一切都源于他长期的刻苦学习。

从最初的党群工作部部长,到兼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厂工会副主席,再到现在的部长、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担子在加重,杜泉盛读的书也在增多。

杜泉盛说:“个人的力量与能力毕竟有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使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个人也会不断进步。”

在副部长颜付涛看来,杜部长既是前辈,又是老师,引领自己不断前行。他首倡的工作清单制——精准掌控节奏,以管理促工作,“四两拨千斤”。

吴联梅副部长则对杜部长日常强调的服务基层意识表达了由衷的佩服。“他经常叮嘱我,重要工作布置前,不要怕辛苦,要先到基层倾听意见;制定工作方案不要追求‘高大上’,要从基层角度出发。”

前几年的“双代会”,各代表组长的职责一般由工会人员在会议即将开始前口头交代,杜泉盛发现了这个隐患,指导制定职责及流程清单并提前交代表组长。他同时提醒大家要“举一反三”,勇于发现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

工团干事毕爱辉说起了杜部长一个令他受益匪浅的工作细节,“重要工作每完成必总结是杜部长一个长期的习惯。去年腊月二十八,公司‘双代会’联席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5时20分,他带着我们‘趁热打铁’,总结会议组织工作的经验、反思不足。现在,这一习惯已融入我的工作日常。”

杜泉盛也积极指导和帮助部门的年轻员工进行职业规划,鼓励他们争做“多面手”。部门员工王立梅在做好播音主持的同时,还运营着抖音公众号、视频号,在文字撰写上也已独当一面。

几年来,杜泉盛默默地播撒“种子”、悉心浇灌,打基础、利长远,有些已结出硕果,有些还须静待花开。他说:“我得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员工的成长、团队的进步、公司的发展。”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说过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是一种性格,一种气质,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家”小家

“打铁还须自身硬”。杜泉盛坚持作表率,勇于为人先。

2022年3月9日,沧州市因疫情全城封控,他第一个赶到单位,第一时间深入基层。员工们都说,有部长在,工作就上了“保险”。两次疫情防控期间,他都全程吃住在单位。封控结束时,大家发现——部长“头发长了,人也瘦了”。

“不温暖员工的党支部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支部书记的杜泉盛说。疫情防控期间,他安排相关人员换着花样购买水果,进餐时还给大家讲笑话活跃气氛,让大家本来紧张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厂报编辑张玉香感慨地说:“在咱们部门找到了家的感觉。”

2022年3月13日下午,有一位同事的妻子到单位给大家送了些饺子。杜泉盛考虑到部门专家伏铁刚还因所居住楼栋出现确诊病例被独自封控在家,便提议每人只吃一个,让大家感受到同事家属的温暖,然后将剩余饺子趁热送到伏铁刚楼下。回忆起这一幕,伏铁刚说:“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饺子!党群工作部就是我第二个家!”

在笔者采访期间,多名员工表示,杜泉盛既是部门领导,更像个有担当的大家长,总在关键时刻为我们“遮风挡雨”。

2020年末,公司党委要求部门尽快制定意识形态工作清单。看到本应负责这项业务的同志正紧张地撰写部门年度总结,杜泉盛说:“你做好手头的工作,这项任务我来吧!”后来,这位员工说:“杜部长的‘雪中送炭’,真是太暖心了!”

加班对杜泉盛来说是常事,在他下班前,总要从三楼到一楼,逐个走进亮灯的办公室,问候一下仍在加班的同事,如果恰逢他开车,有同时下班的就顺路送他们回家。

去年除夕,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兴冲冲赶回家中,却不见老爸身影。此时,他正陪同公司领导在一线慰问过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广大职工呢!

杜泉盛特别欣赏一句古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通过不断自省,持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努力创造一种融洽的工作氛围,让大家都能展现实力,体现价值!”这是杜泉盛带出硬核团队的座右铭,也是他职业生涯一路芬芳的最佳注解。(刘伟撰文  于铁洪摄影)

信息来源: 
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