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李世祥:安全是个同心圆

榜样力量 | 李世祥:安全是个同心圆


离开炼油一部的那天上午,应急救援中心经理、原炼油一部安全总监李世祥到装置区转了一圈。

路上遇到巡检的操作员,停下来和他说话,关切询问何时正式上任:“李总监这几年带着我们平平安安的,挺好。”

早上的阳光在塔器上涂抹出片片黄晕。耳畔,机泵和压缩机的声音随着脚步的移动忽近忽远,在相伴多年的塔林间听到这句朴素的话,李世祥心里一暖、鼻头一酸。

“23年了。”细数从事安全管理的年头,感慨于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到现在的公司级劳动模范、河北省应急厅和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库成员,中间经历的种种不易,李世祥忽然觉得,“挺好”这个评价“真的挺好的”!

管人员安全就是扭转态度、约束行为

2024年大修改造现场,很多人目睹了李世祥一次现场“发飙”的过程。

当时,气分装置区南侧正在进行吊装作业,几名新入厂施工人员找人想抄近路,移开吊车东侧硬隔离围挡就要往里面去。

“你们几个不要命了吗?”这一幕正被现场检查的李世祥看了个满眼,他几个大步冲了过去,“哪个施工队的?把你们领导喊过来。”

当下,施工人员所属整个队伍在违章现场接受安全教育,李世祥用手机播放因不遵守吊车作业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的视频。

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因类似违章瞬间消逝,围观的施工人员集体沉默。

2024年,炼油一部全年共开展了2148项作业,开具了4123张作业票,现场施工作业量占全厂60%左右。

尤其是装置大修改造,现场施工作业交错复杂,承包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李世祥带着运行部督察小分队和监护队伍,牢牢守住了安全防线,保障了检修工作顺利开展。

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后,李世祥一直在面对两个问题:安全管理怎么管?如何管得好?

“安全工作做得好不好,其实就是个态度问题。”李世祥认为,“规章制度有,安全管理要求有,听不听话归根结底是在认为重要和不重要之间做了选择。”

出于职业敏感,李世祥经常收集事故事件现场影像资料。回顾一个又一个真实惨烈的事故现场,是李世祥给承包商员工上的第一课。

对于施工过程的现场违章,李世祥主张“在哪里发生就在哪里教育”。他给安全监护员赋予“面对违章随时叫停作业”的权限,由他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监护人员看我能不能给他们支持,施工人员看我态度够不够坚决,我是安全总监,态度很重要。”安全事故没有温度,所以李世祥认为,安全管理人员不可讲究“私情”,“牵绊太多,最终会把安全风险无限放大。”

为鼓励监护人员积极查找违章,他把查找违章纳入“低头捡黄金”奖励,并开展“最强监护人”评比活动,促进监护人履职尽责。他还设立“违章曝光台”,对承包商强势管理。

有了他强有力的支持做后盾,炼油一部现场作业安全监护员查找问题特别“硬气”。随着一个接一个施工作业的叫停和现场安全教育的开展,随着一个又一个违章行为曝光,现场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全部受控。

2023年,李世祥在炼油一部成立了“督察小分队”,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让现场施工作业更加规范。2024年,他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切实落实职责,在大修改造中,保障了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

关键时刻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胜出

当安全总监,有时,李世祥不得不充当项目进度的“绊脚石”。

一次,一套装置要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当时,因塔壁法兰处添加盲板困难,项目负责人选择在离塔壁10米左右的一个阀门法兰处加装了盲板。

想着塔器和系统的隔离措施已做好,项目负责人便找李世祥,让签作业票。

“盲板怎么没有加在塔壁?”“塔壁特别不好加,放心吧,一共才几米的管道,已经吹扫,不会有问题。”“盲板一定要加在离设备最近的法兰处,这个不行。”“错过今天干不完,运行部就要被扣钱,谁担责啊?”“担责也比出事强,这个字,我不能签。”“李总监,你是不是把事想得太复杂了……”

一方站在生产角度,盯着项目进度说事,一方出于安全考虑,不做让步,项目负责人和李世祥的短暂对话让现场“火药味儿”迅速升温。

“你也别着急,我来给你看一个事故案例。”李世祥随机调出某企业采取类似措施导致人员中毒伤亡的案例。

“你大好前程,不想因为一次冒险害得别人丢命吧?”“还真有风险啊……李总监,我现在就让他们去加塔壁盲板。”这次激烈的交锋,以项目负责人被说服结束。

硫黄装置汽提原料水罐顶想要动火,到了李世祥这里也被阻止。

“不让用电动角磨机,手工切割螺栓一天也干不完。”“因在有物料的原料水罐上动火发生爆炸的事故案例太多了,这个风险咱们承受不起。”一番对话后,很快,施工人员手机上收到李世祥发来的相关事故案例。

看了事故案例,事情忽然变得简单。最终,施工人员不再坚持,而是手持不锈钢锯完全靠人力完成了此次螺栓切割工作。

由于在处理关键问题上不让步,一度,大家认为李世祥“事儿多”,比较“轴”。

传到耳朵里,他一笑了之。之后还是和管理技术人员反复强调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的影响,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让施工人员在保护自己和冒险作业的结果比较中权衡利弊,讲安全,也谈家庭、妻儿,一旦触及这个话题,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柔软起来,不再抵触安全管理。“每天的咬牙坚持,不就是为了妻儿嘛”“相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是李世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随着运行部安全态势的持续向好,大家逐渐理解了这位爱发脾气的安全总监。遇到事儿拿不准“听听李总监的建议”,涉及关键问题“听李总监的安排”。作为能站在安全管理更高处看问题的人,不知不觉间,“李总监”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由于专业关系,有些后果他们意识不到。”在李世祥的认知里,比起被别人冠上“事儿多”的名号,更不能接受的,是没有原则的让步,“在事关安全风险的问题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胜出。”

不好的感受我一个人来承受好了

一次公司培训课上,老师让大家从提供的道具里挑选一个心仪物品,炼油一部安全总监阚占宇探头一看,同组的李世祥选的是苹果。

“苹果嘛,平平安安,多好。”“我懂,李哥,你啥时候也不忘自己的老本行。”接触多了,阚占宇太了解这位老大哥对平安的执着。

李世祥有一次临近崩溃的经历。一次,装置检修后开工,安全措施已全部到位,可一进料就闪爆。多次检查、核实,仍找不到问题所在,进料时间不能确定,现场气氛凝重,李世祥感觉胸口像有块大石,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中间大家讨论的空当,李世祥找了一个没人的屋子一屁股坐了下去,脑袋后仰一动都不想再动。

本想闭眼捋捋思路,哪知竟莫名进入似梦境的状态。眼前,一团白茫茫的雾,似有无形的力量不断在吸引他走入浓雾深处。

一个机灵,他睁开眼,一身冷汗。

那一刻,他脑子里异常清醒,他知道,这时候大家都比较着急,都想再冒险试一次,可症结没有找到,盲目推进开工,后果可想而知。他捋了捋思路,暗自给自己打气:“李世祥,你作为安全总监,在安全和进度中间,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经过激烈争论,在他的坚持下,大家渐渐冷静下来,经过再次复盘论证,终于找到问题所在,风险得以排除。

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可能或多或少都有后怕的经历,多年后回想那进入混沌状态几秒钟,李世祥仍觉心有余悸,但随之而来的是迫切带出安全强兵的决心:“我希望每名班组成员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力量,心惊害怕的感觉,我一个人尝试过就够了。”

为了带出一支安全强兵,李世祥不断完善事故演练预案,严格推行“盲演”模式,不断锤炼班组人员的应急能力。在历年的HSE比武中,班组多人多次获奖。班长李杰和王金龙对此深有感触:“李总监搞演练,讲究一个真字,往往我们正忙着其他的工作,突然演练指令就下来了。刚开始很不适应,现场比较乱,次数多了,现在基本顺畅了,一有指令,谁报警、谁警戒、谁确认、谁现场处理,推演得妥妥的。”

对于班组里新来员工的培养,他实施连带奖励或教育的模式,员工心肺复苏术练得好师傅受表扬,反之,新员工安全认知不到位,师傅也要被叫到现场一起教育。

相较于对班组员工安全素质的锻炼提升,对运行3名安全工程师的培养,他付诸了更多精力。

他带着他们3个现场追着公司安全督查大队和第三方管理人员取经,让他们提高安全检查的本领。带他们为大修改造做预案,一遍遍推演,让他们学会不打无准备之仗。教他们工作方法,让他们高效利用上班的8小时处理工作,不拖沓、不留尾巴。他给他们做好明确分工,让所有工作都有的放矢。

赵路说,炼油一部安全工作繁重,但他从未感觉混乱过,工作开展一直很顺畅:“李总监也训我,和我着急。独当一面后,我很能体会他的苦心。”

23年的安全管理工作,让李世祥觉得,安全是个同心圆,自己和其他安全管理人员一样,永不休止围绕着圆心努力,有轻松的时候,有咬紧牙关的时候,但感受更多的,是独属安全管理人员的孤独感。

如今,李世祥职业生涯中又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开启,等待他的又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挑战。张玉香


信息来源: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