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刘骏:日行两万步,安全不退步

榜样力量 | 刘骏:日行两万步,安全不退步

 

在沧州炼化有这样一位“安全守门人”——刘骏。他以责任为笔,以严管为墨,用脚步丈量安全,用行动守护生命。日行两万步的巡检,细致入微的排查,铁面无私的监管,刘骏用他的执着与担当,为筑牢企业安全防线不懈努力。2024年,他荣获公司级劳动模范称号,多次带领团队获评公司安全先进,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标杆。

以责任为笔,绘安全底色

2025年2月5日,新春开工首日正午,安全总监刘骏的智能手表已显示步数突破15000。这是这位“安全守门人”的工作常态——清晨参加完部门安全晨会和公司生产会,他便开始全厂巡查,日行两万步的记录在装置区与施工场地间不断刷新。 

这些脚步从不停留于表面。每当有人感慨他“走得太细”,刘骏总会拍拍手中磨出毛边的巡检本:“安全是‘走’出来的,但更是‘盯’出来的。少盯一处死角,多埋一颗雷。”

2024年末,在一个新建项目施工现场,刘骏发现物料堆放杂乱,阻碍了消防通道。他的指尖划过消防通道边缘的物料堆垛,红色安全帽下的目光陡然凌厉。他当即召集负责人现场办公:“这些堆料就是定时炸弹!火灾发生时耽误一分钟,损失可能就是千万级。”在他的监督下,施工方迅速行动,清理物料,重新规划堆放区域。监督施工方完成整改后,他仍站在寒风中反复确认通道净宽达标,方才转往下一巡检点。 

这样的场景在2024年早已成为惯例。当其他管理者专注于“抓大放小”,刘骏却坚持将显微镜对准每个“微不足道”——在他主导修订的“沧州炼化公司安全管理提升年行动方案”中,对于“机关部室到现场”的检查内容细致到了包括现场静电接地、风向标等细节的严格排查。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确保了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在刘骏主导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他推行的“两个清单”完善了1380名员工的工作清单,形成了“可操作、可量化、可检查、可考核”的全员岗位安全工作体系;强化安全隐患治理,组织治理了液化烃罐区、公司电力系统老化等8项公司级安全隐患;推动举办“最强操作”竞赛,构建“全员赛”模式,有效提升了全员学习热情;组织开展运行部级应急演,全年累计开展应急演练698次,参与演练6444人次,实现了重大危险源演练全覆盖……

2024年,公司创下生产装置全年安全运行纪录,全厂大检修安全开停工记录,全年检维修、工程项目安全施工记录,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他在装置区留下的每一个足迹。

用从严作墨,填安全篇章

在装置林立的厂区里,刘骏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这位被同事们称为“安全铁闸”的共产党员,用坚守诠释着安全管理者的责任担当。

“只有把‘严'字烙进每个环节,才能守住生命红线。”这句常挂在他嘴边的话,也成为了他从严管理安全的坐标。

2024年9月28日下午,储运部南区三栈台的金属阶梯在秋阳下泛着冷光。刘骏巡查至此,目光骤然收紧——距地面6米以上的装车栈台边缘,渤海公司一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高处作业,安全带随意搭在腰间。

“立即停止作业!”刘骏大声喝止。面对慌忙辩解的施工人员,他举起随身携带的《HSE管理体系手册》:“安全带就是生命带,保命条款是用鲜血写成的!”当天下午,不仅这位施工人员受到顶格处罚,其所在承包商单位也被亮出了黄牌警告。

这样的铁面无私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在刘骏推动下,企业建立起“三维立体”管控体系:准入关口前移,承包商入厂前需通过理论考核、实操演练、心理测评三重认证;过程监管升级,智能巡检系统实时捕捉各类违章行为,违章记分与黑名单制度挂钩;追责机制强化,2024年累计处理31起严重违章,32名违规人员被永久清退。

“要让每个进入厂区的人明白,安全红线是带电的高压线。”刘骏严肃地说道。

2024年9月的连续重整装置检修现场,再次见证了刘骏“显微镜式”的监管作风。

当天,刘骏巡查到连续重整装置检修现场时,发现南京工程公司的指挥人员在设备吊装中违规滞留吊装半径区域,他当即叫停了此次吊装作业。刘骏严肃地教育道:“吊装作业时人员必须离开吊装半径范围,这是保命的规定,你却当儿戏!”

“吊物滑脱掉下或碰撞其他物体造成飞溅都可能造成人员被砸或被物体打击!”那天,他在烈日下开展了半小时现场教学。刘骏这种“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的工作方法,使同类违章发生率大幅降低,有效提升了公司员工的安全氛围和安全意识。

如今,走进企业生产区,“刘骏式监管”已转化为全员行动自觉。操作工巡检时多停留的3分钟,技术员调试设备时多核对的2组数据,承包商作业前多检查的1处保险扣——这些细微处的坚持,正汇聚成企业安全生产的坚实屏障。正如我们坚持的HSE理念: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对一切违章行为零容忍。

凭担当成画,筑安全堡垒

在安全管理领域,刘骏的“铁腕”是出了名的。当别人还在权衡进度与安全的天平时,他早已把安全砝码重重压在责任盘上:“安全生产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2024年公司装置大检修期间,110千伏变电站升级改造现场的热浪裹挟着焦灼。运行部为赶进度计划采用大型挖掘机,由于臂展较长有触碰高压线的危险因素存在,运行部认为只要严格监护,保持低高度臂展作业就安全可控。

“安全只有100%,哪怕99%也是风险。”刘骏坚决反对,“安全红线没有‘基本达标',只有‘绝对受控'!”最终在他的坚持下,改用小型设备方案,实现了零风险作业,为装置检修工作筑牢了安全防线。

“有人说我死板,可安全这本账,得算总成本。”在季度安全总结会上,刘骏指着大屏上血淋淋的事故案例视频,声音沉了几分:“就是事故背后这么多的隐患没有被发现,才酿成这么大的事故——咱们今天多较真一分,明天就少流一滴血。”

在刘骏的安全管理理念里,安全管理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没有孤胆英雄。为了构建更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他推行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装置区划分为100多个网格,确保每台设备、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营造出人人管好自己安全责任田的良好氛围。

起初,部分网格员对新的管理模式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低老坏”问题反复出现。面对这一情况,刘骏毫不手软,果断将问题照片进行通报,并对相关网格员进行扣分处理。

“要让安全压力穿透到神经末梢。”安全网格化管理例会上,他调出网格巡检仪拍摄的画面:某换热器压力表标签卷边,放大照片能看清标签破损。“这就是你们说的‘细微瑕疵’?”被点名的运行部管理人员涨红了脸,当天就将标签问题整改完成。

年终安全述职时,刘骏身后的PPT闪过这些数字:“机关部室到现场”行动,开展安全检查34轮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953项;“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并及时治理9000余项;日常鼓励基层发现问题,兑现“低头捡黄金”奖励69372元……

正是凭借着这份对安全管理的担当与坚守,2024年,公司全年无上报集团公司HSE事故、事件,全年未发生公司级、基层单位级事故事件,圆满完成了年度HSE工作目标。

“我们守住的不仅是装置,更是无数家庭的圆满。安全管理永无止境,唯有持续改进、久久为功,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刘骏坚定地说道。(王立梅)


信息来源: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