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焦炭塔顶盖机力矩数值正常,连续6个月零异常。”10月9日,沧州炼化炼油三部延迟焦化装置除焦班员工刘军指着显示屏说道。这台曾让团队头疼不已的“老伙计”,如今运转平稳,闸板阀开关顺畅。谁能想到,半年前它还因卡滞问题频发,险些影响储能专用炭材料生产。       焦炭塔顶盖机是延迟焦化装置除焦系统的关键部件,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装置稳定生产,需定期做好维护保养。前期,除焦操作人员发现4号焦炭塔顶盖机开关力矩显示增大,闸板阀开关时频繁卡滞。“最严重时,阀门像被卡死,推都推不动。”班组操作人员回忆。若问题持续,将导致最低炼量生产甚至停工。     “生产储能专用炭材料的关键时候,必须尽快排查原因修复,保证装置平稳生产。”炼油三部经理李进波眉头紧锁。     “先从机械传动系统查起,杂音到底从哪里来的?阀门为什么打不开?”“会不会是闸板阀阀座螺栓太紧,造成开关困难?”经过多次原因分析验证,调整螺栓、润滑齿轮只能缓解一时,故障还是复发。        为此,他们组建技术骨干攻关团队,通过蹲现场、翻数据、咨询厂家,甚至用听诊器贴设备外壳辨音,继续排查原因。        转机出现在一次“土办法“的尝试中,焦化装置设备技术员段海峰盯着转动的丝杠突然想到:“要是齿轮不同步,丝杠两端受力肯定不平衡!”他找来一把30厘米的普通钢尺,将其改造成刻度尺固定在丝杠上方的框架上。随着丝杠转动,他仔细观察南、北两侧齿轮的转动轨迹。原来,顶盖机齿轮因为咬合不好造成丝杠两端转动不同步,最终引发阀门卡滞——这是一次次受力不均导致的结果,看似微小的偏差,若不仔细观察根本难以察觉。         找到症结后,团队立即更换齿轮、丝杠组件,重新校准同轴度,确保每组齿面咬合误差不超过0.25毫米。当重新测试后,顶盖机平稳运转,闸板阀轻松开关,力矩数值回归正常。         如今,这次难题攻关经验已转化为实用工具:公司编制《除焦设备故障处理操作手册》,将问题排查关键步骤写入标准化流程;组织维保人员和操作人员专项培训,“以前遇到卡滞问题只会‘头疼医头’,现在能用多种方法快速定位问题。”段海峰看着手册高兴地说道。         这把普通钢尺,不仅“量”出了齿轮咬合的大隐患,更印证了生产现场的“小工具”“笨办法”,往往藏着解决大问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