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炼化首批国V车用柴油生产及外送纪实

2016-01-25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10天前的“不可能”,变成如今数千吨合格车用柴油的胜利外送。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只要每个员工都始终牢固树立这样一个理念,

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曹金龙 刘伟 张玉香

1月17日22时18分,装载国V车用柴油的火车槽车缓缓驶离沧州炼化油品栈台,首批2485.5吨国V车用柴油运往河北廊坊。经化验分析,产品硫含量小于10ppm,各项控制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

  而在10天前,由于国V车用柴油生产的标准高,在很多人眼中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国V车用柴油,都还是个未知数,困难重重。难怪沧州炼化公司总经理叶晓东在1月18日的集中调度会上说:“这次国V车用柴油生产,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上下联动有机配合,我们的队伍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尤其是车柴攻关小组成员昼夜奋战在现场,为了企业生存和效益不怕困难,越挫越勇,体现了为了生存而超越的精神。从不可能到可能,我们战胜了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这就是超越,他们是沧炼的脊梁,也是沧炼的灵魂!”

    “精”——精心组织确定方案

为改善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从2016年1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山东等东部地区11省、市全面供应国V车用汽柴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也明确要求沧州炼化尽快实现生产国V车用柴油,满足河北市场的需求。

“生产国V车用柴油既是保供市场的需要,又能为企业增效,是一件大事也是好事!”1月8日晚,从履行政治责任和提高效益角度出发,沧州炼化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生产国V车用柴油。按照公司领导的部署,计划处立即着手,积极与总部有关部门沟通,争取了车柴配置计划2万吨,确保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出来能够顺利出厂。

??然而,就沧炼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若要大量生产出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柴油,对于沧州炼化来说,确实难度非常大。其一,之前沧州炼化有过试生产失败的经历;其二,经过确认,加氢装置高压换热器内漏,原料泄漏到产品中导致硫含量明显超标。国V车柴硫含量要求在10ppm,内控指标仅为8ppm。如何在高压换热器泄漏的情况下生产出合格的国V车用柴油?这成为横亘在沧州炼化生产国V车用柴油的一大难关。

面对困难,叶晓东总经理三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方案。负责牵头的生产处精心组织,在总结上次试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将降低硫含量作为生产的重点,确定了采取装置内部循环加工的方式。随后,生产处制定了一系列细致有效的措施:一是各柴油组分压轻,将常三线温度和催化柴油温度降低;二是催化柴油、焦化柴油进罐区,加氢原料降到每小时110吨,精制柴油循环每小时约45吨。

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生产处还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在国V车柴生产的同时兼顾普柴生产,细化调整方向和调节步骤。同时,他们精确计算每个罐的产量,做到在保证最大量的同时不憋库,每一轮的生产时间精确到小时。

“细”——细致调整全力配合

从筹备国V车柴生产开始,生产处和炼油二部的领导就把主阵地由办公室挪到了装置现场,忙碌的他们甚至连停下来接受采访的工夫都没有。

1月13日一早,记者在炼油二部主控室碰到了炼油二部主任艾中秋,他的眼中布满了红血丝,正在向操作人员了解生产情况。一旁的技术人员悄声告诉记者,艾主任和生产处领导这些日子每天紧盯现场,在主控室研究参数到很晚,晚上甚至住在办公室。

作为国V车柴主力生产装置的炼油二部,仔细研究生产方案,针对高压换热器内漏的实际提前做好预案,并加强对高温部位巡检,提前进行操作调整,统计每次调整后的参数,计算出换热器泄漏量在每小时0.91~10.2吨之间,从而预判根据原料性质实施预调。就催化柴油撤出后柴油密度降低的情况,他们加强监测,每半小时测一次馏出口密度。

在摸索最大量生产阶段,炼油二部提前做好该种生产模式下的装置波动预案。由于流程复杂,他们每次调整至少有一名车间主任和技术人员在现场紧盯,罐区流程执行操作员、班长、技术员、车间领导四级确认制。

该车间还从操作细节入手,让每个操作人员都明白流程的动改位置,并组织操作人员学习,使大家掌握了一旦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确保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韧”——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就在装置按照计划开足马力加大生产的时候,国V车柴生产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化验结果显示催化柴油撤出后柴油密度降低。可是当采取提高柴油干点等措施后,虽然密度提高了但硫含量却出现了不合格,而如果降低柴油干点,硫含量合格了,密度则又不合格。当他们开拓思路采取调整措施后,虽然于1月14日生产出了合格的国V车用柴油,但是按照现有生产方案每月国V车柴产量只能达到5000多吨。如何能够在保持质量稳定的情况下谋求最大量生产取得最佳效益?当晚,叶晓东总经理现场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1月15日一早,以质量处处长张云生为组长,生产处副处长王兵为副组长,艾中秋、郝健勇、孙永禄、赵德亮、岳璐、张加峰为成员的国V车用柴油生产攻关小组紧急成立。虽然大家来自各个处室和车间,但是每个人心中的目标都很明确: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情况下争取最大量生产,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攻关小组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逆向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二次加工的方案。即首先对直馏柴油和焦化汽柴油进行加氢精制生产精制柴油,精制柴油进油品车间G507、G508及二部罐区G233储存,然后精制柴油二次进加氢装置加氢。

“这一生产方案流程非常复杂,牵涉到整个生产系统的调整,需要炼油一部、二部、三部、调度、油品车间等多个单位的协调配合。”张云生说。而且,需要加氢装置加工精制柴油生产车用柴油时做到最大负荷,做好库存的平衡,尽量吃尽本次精制柴油,原来只开一台泵就可以了,现在却需要油品车间和炼油二部的三台泵同时打开。

他们当机立断,当天下午即按照二次加工方案实施调整。由于流程复杂,切改操作频繁,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攻关组坚持重大切改业务骨干必须到现场,各个单位之间有机配合,团结协作。

这样调整会奏效吗?能够在满足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使产量达到最大化吗?1月15日晚,当化验结果出炉,困扰人们心头的问号终于有了答案:柴油硫含量降到8ppm以下,密度等其他指标全部满足了生产国Ⅴ车用柴油标准。按照这种生产方法,公司每月国V车柴产量将达到2万吨,攻关取得圆满成功。至此,装置突破了国V车柴生产的“瓶颈”,具备了国V车柴的量产能力,拓展企业增效空间的理想变为了现实!

质检中心:为了效益,再辛苦也值得!

“孙伟,去单位辛苦一趟吧,柴油加个样。”“好,这就去。”这天深夜,正在熟睡中的质检中心日勤班副班长孙伟被枕头边的电话铃声吵醒,他随口答应的同时,已摸黑快速穿好衣服。

此时的时针已指向凌晨2时30分。

那一夜,上完白班的孙伟只在家睡了四个小时,到岗后,采样、做样、分析,数据出来后,已是第二天早上7时30分。

19时、20时30分、23时、2时30分……翻看质检中心日勤班的工作记录,从1月13日开始到国Ⅴ车柴出厂,他们不论男女,不分居住地远近,每晚都有人员到单位加班,少则两个半小时,多则持续半宿,而夜间加班后第二天,还照常到单位进行日勤工作。

在车柴生产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生产方案的不断调整,一组组调整后的柴油组分分析数据及时准确地上传到系统,成为攻关小组调整时不可或缺的“眼睛”,一路引导他们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这数百个分析数据及时准确传送的背后,是质检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对国Ⅴ车柴生产期间高密度采样——这陡然加大数倍的工作量,不分昼夜、不计疲惫,合力奋战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柴油硫含量和密度分析是4小时做一次,为配合国Ⅴ车柴生产,1月9日16时改为两小时一次,1月16日改为一个小时一次,1月17日当天,则改为半个小时做一次样。采样人员从质检中心出发到炼油二部采样回来,大概需要20分钟,做样加上做平行样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也就是说,每一个柴油做样保守时间估计在50分钟左右。期间,还必须保证仪器不出错,平行样合格。一旦仪器出现问题,或者平行样相差超出标准,就得重新做样,就又是一个30分钟。

“累惨了,一天没站脚儿。”在高密度采集国Ⅴ车柴化验样品的当天,倒班班组职工李洋在和技术人员铁瑞芬介绍工作时,累得都提不起神儿了。

因为日常做样一个都不能耽误,高频率的国Ⅴ车柴额外加样,让倒班班组负责油品做样的七八个职工有点吃不消。采样最密集的当天,他们几个人采回做、做完采,转成了陀螺。上班这十几个小时,别说站脚了,连吃饭的时间都腾不出来,一刻都不能歇着。

“累点没啥啊,国Ⅴ车柴生产出来这是咱厂的大好事。”1月17日,我公司国Ⅴ车柴顺利出厂,质检中心员工全然忘了刚刚过去的劳累和辛苦,都拍手叫好。

油品车间:一波三折后的成功最甜蜜!

“车柴油罐车已经出厂了。”1月17日22时18分,油品车间值班人员将一条信息上传到车间微信群里。顿时,焦急等候的所有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作为国Ⅴ车柴出厂的关键一环,油品车间没有掉链子,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任务。

此时,“顺利”一词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模式化的表达,其中的波折和辛苦只有当事者才能切实体会得到。

装车前的洗车工作存在很大难度:所装车皮车底有一米宽的蜡油底子,在冬季的气温下,凝固成块状,蒸汽加温加不透,只能加温一层洗车工将流动的蜡油往抽真空口赶一层;流动着的蜡油到了低温部位又重新凝固就需要再次加温,每一层蜡油的清理都需要频繁往复进行融化、清扫、再融化、再清扫的过程;有些老式槽车,人站在人孔处用工具探不到两端,只能爬在人孔边上,伸手费力往里探。

由于高标号国Ⅴ车柴对硫含量和密度要求特别苛刻,来不得一点污染,这就对对洗车标准要求极高,洗车工工作过程中来不得半点敷衍。

二十多个小时,严寒的冬季户外,洗车工们站在槽车上,将蜡油融化一层,清扫一层,再将污油抽走,一遍又一遍进行相同的工作。手酸了,脚木了,脸冻疼了,都一刻也不曾离开现场,直至将所有车皮清洗了两遍。

“抽检不合格!”——虽说经过所有洗车人员不眠不休的辛苦工作,车壁带水质量抽检结果还是让一直盯守现场的车间管理人员心里一沉。

“五道所有车皮试装国Ⅴ车用柴油。既然‘以油洗油’后鹤管共用管段的存油会增加硫含量0.5个单位,那么,就用这100公斤油洗车,既可以避免对质量的影响,又能提高洗车质量。”冀学峰提出新的建议。

1月16日凌晨,100公斤国Ⅴ车柴加装到五道所有车皮中,再通过洗车抽真空系统将车底油抽回污油罐。经过此次的成品柴油置换,五道车皮质量抽检终于合格,随后,他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将4道所有车皮进行置换,达到了装车条件。

此时,他们已经在现场整整守候了41个小时。

而就在大家刚刚松一口气的时候,1月16日晚上的装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5道装第二节车皮时,化验分析结果出现了污染的迹象。于是,1月16日当晚,车间主任冀学峰,副主任岳璐以及工艺技术元葛荣鑫等管理技术人员几乎整宿守在装置区,一段管线一段管线地检查,一个鹤管一个鹤管地置换,直到确信所有流程正确无误,所有管线都经过成品油置换为止。

至此,4道和5道所有车皮都达到了装车条件。

“我们为了省油,用油置换时都会进行专业计算,以此确定置换所用的油品量,不造成一点浪费。”“鹤管和泵出口等大口径采样口我们采样时都使用了巧招。”——期间,他们还着力把每一项工作都考虑周全。

“工作累了歇歇就缓过来了,没什么。”在此次成品油装车过程中,车间所有管理技术人员早忘记休息时间,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有多人三天三夜没离开现场,但说起其中的劳累,他们表示更在乎的是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信息来源: 
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