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为了17万个检测点冲刺

中国石化报


坚守!为了17万个检测点冲刺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2-13 08:13

王立梅

2月5日,新春首个工作日,上午10时30分,沧州炼化的厂区内寒意仍浓。在装置区,57岁的LDAR检测班班长王春盛,刚从高高的气分塔上下来,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头,可他顾不上休息,又朝着下一座高塔走去。今天的检测任务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一,他必须争分夺秒。

王春盛背着沉重的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检测仪,攀爬在高塔上。寒风中,他呼出的热气瞬间消散,额头的汗水却止不住地冒,汗水在他的眉毛上凝结成了冰珠。这样的场景,在近两个月成了他和检测班同事们工作的日常。

LDAR检测,是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的关键防线。但由于装置停工检修,沧州炼化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初的检测任务,全都集中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内。17万个检测点,分散在塔、罐、池、平台和管排的各个角落,这对平均年龄45岁的10人检测班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每天,检测员们都要频繁地登高爬梯。“高,咱不怕!爬个十几米、几十米,就当锻炼身体了。”检测员于金梅一边熟练地穿戴装备,一边笑着说。

不过,工作中的难题不只有“高”,还有“低”。加热炉软管的检测点在炉底一米多的位置,检测员得半蹲着、仰着头作业。有些加热炉软管有六七百个检测点,检测员就得在狭小的炉底保持这个难受的姿势一个多小时。每次从炉底出来,他们的腰都酸痛得直不起来。

检测点多、分布广,再加上天气寒冷,工作难度倍增。为了鼓舞士气,王春盛每天都最早到班组。他提前准备好检测器具,烧好开水,让大家能在工作前喝上一口热乎的。出发前,他还会仔细检查每个人的防护用品、硫化氢检测仪和保暖装备,结合当天工作进行安全提醒。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检测班团结一心、干劲十足。

面对庞大的任务量,有人问能不能加快检测速度。王春盛严肃地说:“不行!仪器在每个检测点停留时间不能少于12秒,我们一般都保持15秒左右,只有这样,数据才准确可靠。”他们深知,每一个检测数据都关系着企业的环保大局,容不得半点马虎。

夜幕降临,检测员们陆续从装置区回来。虽然疲惫,但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坐到电脑前输入数据。王春盛信心十足地说:“早来会儿,晚走会儿,脚步再紧凑些,保证能完成检测任务。”


信息来源: 
2025-03-04